发布日期:2025-08-16 23:30 点击次数:155
(太和县第二小学 799514405@qq.com)
摘要:在小学时期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他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较多的特性,例如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除过这些比较普遍的思维特点,他还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在整个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重组,创造出新的假设,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得到新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在这其中利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尽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同时做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以上的这些想法,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都应该值得思考,进行实践,主动参与研究。
关键词: 创新 精神 课堂 教学
引言: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创造的能力,这是在所有的教育过程中一直所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创造性是否可以教,根据众多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创造性只能培养不可教。创造性其实和一颗种子非常相似,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成长,合适的土壤,合适的气候,科学的灌溉方法,合理的施肥。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这颗种子发芽生根,开花以及结果。作为从教者的我们,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能够培养良好创造能力的环境,并且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发展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深度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呢?下面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在心理学的各项研究表现出: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对未知领域的迫切探索,积极探究的认知心理,只有在兴趣的旗帜下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样兴趣也是将学生带入科学世界的大门。“好奇”是每一个学生有的天性,“好奇”同样也是每一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动力。在整个的课程教学当中,将课程引入教学当中的质量程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这门科目的兴趣和好奇心主要因素之一,当老师利用合理的引入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到最大化,在这样的程度就可以给学生培养一定的创新性思维。下面我们举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小白兔在摆弄4根火柴,无意间他将一个火柴向左移动了一定的角度,原本矩形的4根火柴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小兔子很好奇的就会说,形状变了那么面积是否会变。这么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就可以勾起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运用这种方式,同样也可以研究不同的图形,利用情境发现了数学问题,同时根据情境的需要去解决数学问题。整个情景过程中,同学也可以提出质疑,彼此进行讨论,研究出一定的结果,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二、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老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对于中学的数学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对超前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这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就有一定的思维的扩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敢于尝试,大胆猜测,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精神。同样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例子老师可以事先剪裁一个三角形,并且该三角形为一个特殊的三角形,老师制作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并可以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同学们基本上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180度。此时老师可以将这个等腰三角形从中间一分为二,此时再问同学们这个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此时一部分同学就会产生异议,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将其一分为二,那么其中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则就为90度。老师疑问到你这样的计算对吗?此时老师就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将一个三角形分为两个三角形时内角和是不变的。利用这样简单的提问形式,既加深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了独立思维的能力。老师做到了步步入深,由浅至深,巩固了学生们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多角度的进行思维,科学创造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三、学会剖析问题,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面对一系列问题时,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学老师去引导小学生从小培养一种深刻的剖析问题的方法,既可以掌握全面知识,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学会分析内容结构以及知识内涵会使得学生学习能力拥有质的飞跃。要积极把握时机,引导他们面对感兴趣的学习方法和观点,自主观察和探索,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上升。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会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小学生需要的是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得他们拥有想象力。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思维拓展,分为以下几点:课堂拓展、课后拓展、总结拓展、反思拓展。只有在学习不断积累中才会拥有创新意识,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水平。
总结:创新的精神是不能由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需要老师利用课堂教学的策略以及提问的方式,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时常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将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自己独到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乐学,善学,爱学,从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利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pg电子免费游玩链接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